道德规范起名字法传统周易八字预测,长文四柱八字预测,根据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思想准则来起名,与其说这是一种命名法,倒不如说是一种命名准则。古往今来,数兆亿的名字,大部分是以此法取的。今天,人的名字大都取其含义,并且含义一定要好,
根据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思想准则来起名,与其说这是一种命名法,倒不如说是一种命名准则。古往今来,中国数兆亿的名字,大部分是以此法取的。今天,中国人的名字大都取其含义,并且含义一定要好,还要符合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
但是,观念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改变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看法也有所不同,而名字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也必然会受到当时社会意识形态、道德风尚、人对自然认识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另外,中国人的名字只有短短的一两个字,而表达的意思却远远超过一本传记,因此,命名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平;再则,人们想在名字里寄寓的含义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往今来,无所不包,因此命名还要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
综上所述,名字就是人类社会的反映,是凝炼了的诗篇,同时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然而,既说名字反映是时代观念,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现在命名与过去毫无关系呢?
决不是的!
尽管古今历代人们的认识有许多差别,然而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把美好的意念寄托到名字中,由于有许多观念古今传承,因此,我们中国人今天绝大多数的名字与过去的名字所表述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早在春秋时期,申儒就根据当时社会风尚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提出了命名的方法和规定。
《左传桓公六年》中记载,九月丁卯日桓公的儿子出生了,于桓公问大夫申儒,申儒说:“名字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并进一步解释:“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名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类。”
申儒“命名五法”按今天的白话解释为:根据出生的时辰命名就是“以名生为信”;根据子女的期许而命名,就是“以德命为义”;根据其出生时的相貌、性情命名,就是“以类命为象”;以自然现象、山川河流、动植物名称、剑戟笔硕等物为根据,托寓其理想,就是“取于物为假”;以长辈的名字、长相、情趣(如桓公与其子生于同日,故取名为“同”)命名,就是“取于父为类”。
接着,申儒又提出有关命名的六项忌讳:“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帛。”另外《礼记曲记》中也提到“名字者不以国,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的规定,并进一步阐释道:“疾,以稳疾则废祥;不以畜牲,以畜牲则废祀;不以器帛,以器帛为废礼。”
如果说申儒命名“五法”道出了周时命名方法的话,其“六讳”则是典型的专制宗法。
好在法束于周,其他诸侯各国无须避讳。春秋时期鲁僖公名叫“申”,郑庄公名叫“甲午”,与“不以日月”相抵触;晋成公名叫“黑臀”,(出生时臀部黝黑),楚公子名叫“黑肱”(胳膊部分肤色黝黑)等与“不以隐疾”相抵触;战国时期道家庄子名叫“周”又与“不以国”相抵触。可见所谓“六讳”悖谬至甚。目中好的女性应当“娴静柔雅”,若非要反其道而行,名“暴”、“鲁”则世人实在不敢恭维。
在中国古代,男子多以“五德”、“四维”、“五福”、“三多”等观念命名。俞成在《萤雪丛说》中写道:“今人生子,多取文武富贵四字为名。”道出了当时命名的特点。
以“五德”起名 .
五德亦称作“五行”、“五常”,共分三类:
(1)儒尚五德:仁、义、礼;智、信;
(2)将帅五德:智、信、仁、勇、严;另有柔、刚、仁、信、勇;
(3)至孝五德:庄、忠、敬、笃、勇;
儒尚五德,常与三纲连用,称为“三纲五常”。《苟子十二子》扬注:“五行、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儒家认为“五德”是常存不变的五项道德标准。因此,历代人们多以五德之字命名,如仁惠、仁杰、叔礼、守礼、守义、祟义等等。
将帅五德出于孙子;《孙子兵法兵略训》中以“柔而不可卷也,刚而不可折也,仁而不可犯也,信而不可欺也,勇而不可凌也。”把将帅五德归纳成柔、刚、仁、信、勇五种。历代武臣战将多以此五德命名,如汉朝大将韩信;东汉大将马武、班勇;三国时战将黄忠、于禁、宠德、孙坚;西晋武将刘毅;东晋大将王镇恶;隋文帝杨坚;隋大将薛也雄;唐大将尉迟恭、苏定方、李希烈;宋大将石守信等等。
至孝五德始于春秋。《吕氏春秋孝行》以庄、忠、敬、笃、勇为至孝五德并解释道:“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以至孝五德命名者,在历史上也不泛其人,如守敬、世忠等等。
2692350362 2024-09-18 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