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旨未有气称为”太易”。太易生水,水为一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有气无体称”太初”。太初生火,火为二数。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有形无质称”太始”。太始生木、木为三数。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有质无体称”太素”。太素生金、金为四数。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有形有体称”太极”。太极生土、土为五数。天土生土,地十成之。
(一)无到有
五行衍化的过程,我们用宇宙成形为例,引徐升评论渊海子平中论五行所生之始一篇”闻天地未判。其名混沌。乾坤未分。是名胚浑。日月星辰未分。阴阳寒暑未分。……是时一气盘中结。于是太易生水。太初生火。太始生木。太素生金。太极生土。所以水数一。火数二。木数三。金数四。土数五。迨乎三元计极。混沌一判。胚浑乃分。轻清为天。重浊为地。二气相成。两仪既生。化而成天。其始也。”。
当天地混沌未开,宇宙未发生之前,无空间、无距离,一切存在虚无,也就是”无极”之意象。我们甚至可说”无极”的观念中国阴阳学及各宗宗教最终也是最初探讨的法,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人从万念中参悟归原竟发现一切归”无”,又从”无”中发觉”极”的宽广无限。于是悟出大至宇宙小至个人皆能在”无”中拥有与天地一般无极限的原力,悟出”无”既是”极”。因此开始教授人修习本性,放下心欲,以致明心见性,到达”无”的境界,既得”极”的境界。佛家天台宗法门”止观”就是在修无观之境界,观”无极”也就是止观。能观”无极”之境界也就能观心,能观心既得解脱。所以天台宗又叫止观宗或叫观宗。
道德经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若人能修得”无极”之境,那也不用学阴阳数术,佛说世间诸法是生灭法、是有为法,是幻法,既是世间法就会有生灭,惟修得”无极”之境,才能拥有同天地一般无极限之法。不过话说回来,几千年来几人悟道?道德经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悟道者又有几人能识?
(二)无极到太易
在”无极”中出一气于中盘结,所谓于”中”并非真有中心点,我们前面说过一切存在虚无,无空间、无距离,换一种说法是一团直径小于或等于零的气,称为”太易”。
未有气称为”太易”。道德经曰:”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周说:”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太易生水,因为水为最早衍生之行,所以水为一数,故说天一生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中的天地指的是阴阳之义。)从无极到太易,在形式上似乎一样,无空间,无距离,一切存在虚无,但事实上是有很大的差别。无极是”无”,太易是”无中将有”,是静极将动,当一念起虽无动静,但此时已是”太易”而不是”无极”。
禅宗公案中:”明镜亦非台”是”无极”,”心如明镜台”是”太易”。同样是无形无相,但”无极”无动静之心,太易是已有动静之心。关于”无极”至”太易”又是中国哲学的一大课题,明”无极”难,要了解”太易”一样难。道德经曰:”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
要若要详尽其义,则要从老子道德经(无,有)思想或是佛教三三昧(空,无相,无作)形而上的学理探讨起,有兴趣者不妨深入研究道德经及佛家中菩萨摩诃萨修十一种空观中的第十种空观,是名”空空””……是有是无,是名空空,是是非是,是名空空”。
我们现在所谈的五行,所谓金木水火土、是前人为了说明其生克变化的关系而定其名,故不要执着于体相或质量。此言”水”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的雨水河水。而是指一种”气场”,有说是一种”能”。五行分阴阳,合化地数(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后化生万物,是以取自然界五行的体质用于命理上做为生克变化之喻,于后来运用于命理上取类似之象来说明命格属性,其实亦不脱离”真正”的五行本义。
(三)太易到太初
太易之后,接着宇宙一气爆出,称为”太初”。
有气无体称为”太初”。所谓有气无体的气我们用一现象解释,太阳因日冕产生太阳风,推向宇宙略过地球,影响电能通讯的太阳风,就是所谓有气无体。地球并未感受到实质的风,也未被吹离轨道,这就是太初的有气无体。
太初生火,火为二数。水火为天地初生之行气,水为一数,为阳之始,火为二数。二为阴之始。阴阳两仪既生,因两仪瞬间冲动,造成漩涡往外扩散,天道左漩,地道右漩,于是构成太极之图象。
此时天地依然尚未分别,依旧清浊未明。李存道说:”道生一。虚无生一气。一生二。一气判阴阳”。水火二气(两仪)忽明忽暗漩绕,阳干阴坤,乾坤两仪在”太元”中交织变易,所谓”太元”又叫”太乙”也就是”天一”。
前面说”天一”是在太易之后所生,现在又叫两仪变化为”天一”,看是混淆不清,前后冲突。其实不然,五行的”空间”与五行衍变的”时间”概念,很难用我们现在所认知的”时空”去想象。黑洞算不算一种空间?以中国阴阳学说法,负空间也是空间。当质压至负体积时是会有另一种空间的定义产生,当距离因空间的定义改变时,时间的距离定义也会随之改变。只是以人类的科学尚无能力可突破此接口。
在此顺便说明太乙转八卦的关系。阴阳开始有动静,于是阴阳交媾萌生六子于虚无之中,故阴阳交媾又名”太虚”。所谓乾坤生六子,就是坎、艮、离、兑、巽、震六虚卦。易经任何一卦衍化的道理都是一样。在用易爻变易时(变爻大游年法又称八门九星套法),每一主卦均可生六虚卦于四方,六虚卦加上本卦,再加上三爻全变的卦,又成为八卦。太乙神数就是以此道理推衍出八卦中的每一单卦再变化八卦,然后布于九宫之上,移震位到中宫成为”伏位”。”伏位”于堪舆学叫”气口”,于奇门遁甲叫”开门”。(此处讲”开门”是动词,不是指八门中的”开门”)。
(四)太初到太始
有形未有质称”太始”。
有形者,此时天地初开,星团星球以具雏形但未有实质。如有些星球是一团气体,看似有形却无质地。既所谓”太始”。太始生木、是木为三数。此时之木指的是一种胚胎、一种媒介般的气。
我们对物体所谓”形”的认知,只是透过我们的视觉及触觉感官辨识定义的”形”。但是这个”形”是不是就是物体真正的”形”就不得而知了。所以
佛家解释:”…一切幻相,惟心所现…”世间一切物相,皆因人心妄念而生。用一种比喻:电影上出现一张桌子、桌子的形是什么形?什么体?什么质?其实只是光而已。所以,再次强调不要执着于体相或质量,注意关系衍变,生数五行和生数五行、成数五行和成数五行的变化易懂,生数五行和成数五行的变化(也是阴阳交错的变化)难以捉摸。
(五)太始到太素
有质未有体称”太素”,此时五种元素已经存在。当然,所谓存在并不是真实有质有体有重量的实体。太素生金、是金为四数。而金指的是燃烧的灰质一般的气,所以古言金木是为假象,是意此二行为水火产生之物行。
我们都知道所谓”一?化三清”,前面提到李存道说:”道生一。虚无生一气。一生二。一气判阴阳”,道德经曰:”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周说:”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一气判阴阳是一生二。二生三,三清?就是形、气、质之始,有形、气、质后能生万物。
学阴阳学不能不知道家三清,据列仙传记载;元始天王在天地未分时的一元精气,在大罗天上化身为三清。一化无形天尊(元始天尊),住于清微天之玉清境,二化无始天尊(灵宝天尊)(通天教主),住于禹余天之上清境,三化梵形天尊(道德天尊),住于大赤天之太清境,所以玉清、上清、太清亦合撑”三清”。
(六)太素到太极
有形有体称太极。太极生土、所以土为五数。有气、有形、有质、有体,天地万物俱成。五行先天数的排列既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所以我们称一二三四五为五行的”生数”。当太极一成,金、木、水、火,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用星体成长过程来解释。当极火漩往中心点产生极大的引力,将物质吸往中心,就是重浊者为地的意思。金、木、水、火,各自随土聚合成就于地散于四方,五行便含育万物茁壮,土也因此成了孕育万物的母。所以五行的先天数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再加上五土就成了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叫做”壮数”又名”成数”。其数的排法及位置既为河图之数象。
自虚无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到太极,是说明宇宙衍生顺序,其每一过程所衍生之五行并非就是五行生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顺序,或是推演为后来使用的后天五行生克关系。太易生水,不是指太易为金来生水,或是太易为水,每一阶段有每一阶段所衍生之行。先水火二气,后木金,最后是土。从虚无衍生到土要多久时间?是瞬间。虚无或太极空间多大?是无限大也是无空间。
五行虽然已聚合于地,但地仍旧在旋转,于是五行因为旋转的力量将金、木、水、火,土抛掷于四面八方,故四方四隅之土皆有杂余之气,十二地支人元藏干便因此而生。
对于前人智能所传下来由五行生成与宇宙行成的关系,在探索之时不免产生一些疑虑;是前人观察自然象理推测出宇宙生长的过程后,以其数理画出河图托藉为神物?或是真有河图之说,后经由图中极为简明之意推出宇宙之理?
若是前者,以推数理观象能推出与近代科学说明宇宙衍生的过程一样(其实也还是假设),此前人真的是人乎?若真是人,那也太有智能了。
若是后者,河图是否如人类将人最基本元素图与地球的位置制成简图,发送于太空中一般,用来让人类了解宇宙生灭之理?
若是如此,又谁能在宇宙生成之前或之时观察过程绘成河图于地球成就放置于地球某处?
然而要从极为简洁的河图推测出宇宙生长的过程与万物消长的道理,那前人一样真的也太有智能了。
7663041764 2024-10-15 12:58